入厂第一课
7月份,对齐鲁石化炼油厂56名2010年新入职员工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对近百名往年入厂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值得期待的,因为他们在该厂团委的组织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以真诚的帮助和温暖的笑容迎接“师弟师妹”们到来。
笑脸,传递第一份温暖
7月6日到9日,在该厂厂机关或单身公寓门前,每天都会看到1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炎炎烈日下微笑着迎接新员工的到来。这些志愿者均为近两年新入职的大学生,早在半个月前就自告奋勇积极报名要求参加迎新工作。
为了能让2010年入厂的新员工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该厂团委按照志愿者们3天内的休息情况,将30余人分成了3个小组,并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当天的迎新工作。小组长们及时与人力资源部门联系,确定新员工抵达单身公寓的具体时间。每当有一批新员工到达,他们就急忙迎上去,提供搬运行李、安置宿舍、帮助办理各种手续等服务,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志愿者们没有丝毫厌烦,始终热心细致地把每一位新员工安置好后才离开。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新职工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有的新职工在办完自己的手续后也加入到迎接队伍中。该厂团委还组织了新老员工的联欢活动,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入厂第一天就感受到企业的活力和温暖,相信我们的未来很美好。”这些刚入厂的企业新人满怀信心地说。
指南,传授宝贵的经验
一入厂,新员工每人便收到了一份生活指南和一份成长指南。生活指南给了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生活上细致的引领和急需的指导,成长指南则涵盖了往届大学生宝贵的心得和经验,为他们的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一些基础。
为了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周边环境,单身公寓团支部编写了《新入职员工生活指南》,将炼油厂地图、通勤车和公交车的线路、单身公寓生活小知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都编入其中,并在报到时就发放给新职工,确保人手一份。为便于交流,单身公寓的4位青年联系人,还把各自的电话号码、QQ号码等联系方式及时留给了这些企业新人,新员工报到后的几天内,4位联系人的电话成为了释疑答惑的“热线”。
对每个人而言,从学校到社会都是一次巨大的转变,转变中肯定会出现困惑、迷茫甚至动摇等消极情绪。为了帮助企业新人尽快适应社会、融入企业,该厂团委为新员工量身订制了一份“成长指南”,这本小册子分“领导寄语”、“前辈心得”、“青春心语”三部分,一是收录了厂领导、车间领导在不同场合对青年职工恰到好处的指点和殷切的期望;二是集结了目前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部分往届大学生多年来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三是选取了近三年入厂的大学生写给自己、写给企业的真实心声,便于大家了解“师兄师姐”们的目前的生活、工作状态。这本小册子尽管字数不多,但包含了前辈们多年来总结出的宝贵的工作经验、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年轻人发自内心的期望和鼓励,对年轻人的成长起到了启发、帮助的作用。
交流,传达坚定的信念
7月27日,该厂团委根据新员工入厂教育安排,在让新员工对以“打造积极、活力、温暖的青年之家”为主线的共青团工作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后,又邀请了近几年入厂的优秀大学生代表现身说法,同龄人的讲述更有亲和力,同龄人成才的案例也更有说服力,在坦诚的交流中,帮助新员工树立了立志成才的宝贵信念。
在交流会上,2002年入厂的厂级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加氢裂化技能竞赛金奖获得者顾望,2006年入厂的第二催化车间技术骨干赵锐铭、2007年入厂的集团公司加氢裂化技能竞赛银奖获得者刘峰奎分别发言,从确立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向“师弟师妹”们传授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我们的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是其他性质的企业无法比拟的。”“企业是每名青年员工成长的沃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对企业培养自己成才的感恩、对美好未来的信心贯穿在他们发言的全过程,这些正面的声音也在新员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